生肾不息 | 有一种爱是伟岸的
上海华爱公益基金会  2017-11-02
在得知小东父子的肾移植故事后,我们就非常期待与他们的会面。他们是“生肾不息”项目开展以来第一例父亲给孩子捐肾的案例。过去的亲属肾移植案例中,因为传统观念认为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,捐赠人多是母亲。而小东父子是一个迷:是什么驱使这位父亲捐肾给儿子呢?

采访的时候不巧,小东刚好在做血透,而父亲在病房。于是我们听到了故事的A面和B面。无论哪个版本都是同样的结局:不幸是可以肆无忌惮地接踵而来的。

小东来自江苏农村家庭,家里以养蚕为生。“等秋蚕收获后,才能手术,”小东说。在小东只有六岁的时候,妈妈就因为癫痫而离开了他们。关于妈妈的故事,小东都是从亲戚那边听来的,时光易逝,老照片里的人影渐渐模糊,现在的小东甚至不记得妈妈的样子。小东记忆里都是爸爸的身影:印象最深的画面是初中的时候,开学前几天还筹不到学费的爸爸,脸上的表情。我们猜不出那是什么表情。我们只见到这位父亲在提起28岁就过世的妻子时,脸上仍然挂着的泪水。“如果她在就好了……不说了。”小东爸爸说。

男儿有泪不轻弹,小东爸爸提起妻子时,眼泪毫无防备地落了下来。

勉强应付了高中,懂事的小东顺利上了大学,还申请到了助学贷款。“到了大学反而没什么压力了,”小东笑笑说。大学毕业后,小东和朋友在苏州创业,还遇见了心爱的女友,一切都往幸福的方向前进。

然而就在去年春天,小东突然发现吃不下饭,走楼梯也有气无力,去医院体检后,查出自己得了尿毒症。小东懵了,不知道和谁能说,“他先告诉了舅舅,”小东爸爸提起时还有些责备,没有第一时间告诉自己,“然后他舅舅告诉我,孩子情况挺严重的,我马上就赶去苏州照顾他。”

小东开始了一年的透析,然而透析带来的,是压力,是无奈。想要早日恢复工作,想要和一直陪伴他的女友建立家庭……担当、责任、未来,这些美好,在透析床上都成了泡影。

最懂儿子的小东爸爸,决定捐出自己的肾。“也没有什么担心,他们说,捐了肾只是做不了重活,现在农村都机械化了,不算什么重活。”小东爸爸说。这不是筹不满的学费,不是盼不到的收获,对他来说,只是为一手拉扯大的孩子再付出一些,毫不犹豫。

医生告诉我们,在手术的告知书上,他们是互相签下名字的。然而他们不孤单。家里人在危机关头拧成一股绳,舅舅、姨娘等亲戚都赶来互助献血,为这份爱再增添一些温度。在听说了生肾不息项目后,积极申请资助,“得病前不太注意公益,现在才知道,公益真的能够在人最需要的时候,帮到人。我以后也希望尽力去做些事情。”小东感叹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