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肾不息 | 向着生命的尽头奔跑
上海华爱公益基金会  2018年1月30日
小娜是参与“生肾不息”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第九例病人,但却是唯一一次连工作人员都跟着落泪的病例。在这个平凡的家庭中,我们见到了不屈、坚忍与坚强……

“六年前人们对肾病还不太了解,医生说你的肌酐638,我还开玩笑,菜场里有鸡肝,我哪里有……然后医生说,肌酐代表你的肾功能,怀疑你得了尿毒症。”

小娜那时因为心脏肥大无法进行肾移植,医生建议她进行腹透,“一袋水4斤,一天4次,五个小时换一次。” 直到母亲为她捐出肾脏之前,小娜就这样带着几斤重的水,透析了整整六年。

确诊尿毒症后,结婚一年半的丈夫向24、5岁的小娜提出了离婚。“因为你不能生孩子……人家也很现实的,人家毕竟也年纪轻,你吊着人家也没有意义的。”

说到这里,小娜终于忍不住眼泪,“有人和我说,小姑娘,你一定要想通,因为很容易得忧郁症的,我说好……所以我从来没为这事哭过,今天是第一次。”

哽咽着的小娜,仿佛想要把自己的心声统统倾诉出来:“我对不起父母,我没有后代,他们也没有后代。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,我还有一口气,我的目标就是把你们养老送终。”

“不要说对不起,我们生你不是为了别的。”小娜妈妈听到这里也落下了眼泪。

“那时我的天已经塌下来了,我和我姐姐抱在一起哭,没让小娜知道。那时正好听说,有一户人家家里的女儿生了癌症,丈夫要离婚,女儿就疯了,母亲哭瞎了双眼。我想,为什么要这样子呢,我们自己站起来。”

为了给无法正常工作的女儿交社保,小娜妈妈决意摆起地摊。所在长白街道领导得知后,为她在附近的小商品市场找到一个摊位,让这个家庭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。

在小娜得病后,小娜妈妈就严格规定她的饮食,一点点让小娜学会自己烧饭、照料自己。“做妈妈的给她第一次生命,现在再给一次,然后就要她自己保重了……她还小,总归有一个恶婆妈妈,管得严,身体就好了。”

小娜父亲话不太多,我们请他说几句,他只是反复说“母爱很伟大”,小娜立刻反驳说,“父母都很伟大。我的身体归功于我父亲。”

小娜的父亲得知女儿患上尿毒症后,一夜之间白了头发,在女儿住院时,白天上班晚上陪夜;出院后陪着女儿出门一圈一圈走路,“我刚得病的时候,半站路都走不到,现在我能走很多路。”

六年的透析下来,小娜插管的地方一次也没有感染,身体状况渐渐平稳,终于能够进行肾移植的手术。

虽然小娜的身体能够进行手术了,但是六年间,进行了四次配型都没能成功。“我不失望,我觉得我的人生也就这样,我的运气差到底了,不会再差了。”

一次偶然的病友会给了小娜全家希望。“那次开大会,给了我一次生还的机会。”小娜提起那次病友会,有些唏嘘。核对了日期,我们惊讶地发现,那正是“生肾不息”项目在去年10月由双方基金会和医院合办的活动


“秦医生叫我们去听听,那次听到许多家长捐给孩子的,康复的也很好,而且年龄只要不超过65岁,就都能捐肾了。”今年60岁的小娜妈妈激动地告诉我们。在这个家庭眼中,这一次病友会和殷殷嘱托他们的秦医生就仿佛是上天为他们打开的“另一扇窗”,见到其他病人和家属成功手术和康复情况,他们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。“其他父母能做的,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开完会,我回来跟老公说,明天我们两个人去医院,四个肾哪个好就给她。”

小娜爸爸因为高血压服药所以不能捐献,而小娜妈妈符合捐献要求,便捐出一个肾。小娜妈妈说:“怕当然怕,但是相信科学,相信医生,我就当再做一次月子了。”

期待手术的小娜说:“我现在只要向着生命的尽头奔跑,每天开开心心的就好。”